早期魚池茶葉發展
早在清康熙年間,諸羅(嘉義)縣誌、淡水廳誌等即有記載 「貓螺內山產茶,性極寒,蕃不敢飲」;雍正元年,更有詳細述「水沙連茶在深山谷中,眾木蔽蔭,霧露蒙密,晨曦晚照,總不能及,色綠如松蘿,性極寒,療熱症最有效,每年通事與各番,議定日期入山焙製」。貓螺內山,原指今日南投、埔里地區的深山,所謂水沙連乃是自埔里、魚池經集集一直到濁水溪上游蕃地的總稱,範圍極廣。
台灣紅茶的發展
阿薩姆大葉種茶樹於1926年由印度引入,在桃園平鎮與南投魚池鄉等地試種,結果魚池地區表現甚佳,是為大葉種製造紅茶之始。在台灣,紅茶栽培的茶園多屬紅棕色的土壤,茶樹生長最適宜的平均溫度在18-25℃之間,溫度較高的平地茶區,茶樹生長雖旺盛、產量較豐,但品質反較溫度或日夜溫差較大的山區遜色。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地區年平均溫度19.2℃,冬季平均氣溫亦有15.4℃,冬暖夏涼,無強風暴雨,年雨量在2,500公釐左右,且分佈平均,是大葉種茶樹生長的最適宜地區。
目前魚池茶區主要栽植之茶樹品種為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推廣的台茶八號及十八號。其中台茶十八號,為
台茶18號屬大葉種茶樹, 1年約可採收4-5次,其中以夏、秋兩季品質最佳。台茶18號紅茶的茶湯豔紅明亮,加上遺傳自其父本台灣野生茶樹之特殊香氣,使其具有天然的肉桂味與淡淡的薄荷香,讓人難以忘懷,在世界眾多的知名紅茶中屬相當獨特的品種。
紅茶的製作
阿薩姆紅茶的製造步驟:
採摘後的茶葉,除內含豐富的水份外,尚有多元酚化合物、銨基酸、咖啡因及各種茶葉天然芳香物質,這些元素決定了紅茶的品質,製作過程中經化學的變化,能讓元素轉化,進而決定了紅茶獨具特質及其色、香、味之呈現。
一、萎凋:茶菁去水約時間18-22小時,水份減重45-50%間。
二、揉捻:依模具形狀不同,產製出條狀、切菁與碎型紅茶。時間在120-150分鐘。增進製茶品質時須加壓。
三、解塊:茶葉在揉捻機中應約30-45分解塊1次,全程約3-5次,操作宜快,不可堆積,否則會增加茶葉溫度影響品質。
四、發酵:時間約120-150分鐘,95%濕度,不與鐵質接觸並供給新鮮之空氣。
五、乾燥:其目的在於於利用高溫快速破壞酵素的活性,並利用以固定茶葉之外形,以保持茶葉的品質,溫度宜用100-105℃。
茶的分級
紅茶不同於其他茶系的分級方式,紅茶有著明確的茶葉等級標示,如果您是剛開始進入紅茶世界,一定會發現奇怪英文標示、諸如P、OP、BOP、FBOP等字;這裡所指的等級是表示茶葉的形狀及大小,而非與品質有絕對的關係,只是標明使用茶葉的部位及大小來區分,可以讓您依據此來作為沖泡時間及品嘗方式的參考。紅茶為去除容易造成澀味之茶梗和搭配使用方式,會進行滾軋之精製加工,在過程中會破壞葉片之完整形狀,成為碎型結構(較大之部分統稱OP其餘為BOP)、與分離之茶梗。要看懂紅茶分類的標示時,要先認識這些字母代表的意義,紅茶就是以各具代表意義的英文大寫字母,連結起來代表不同意義。
揉碎CTC製成碎紅茶(FBOP、BOP、BP、BT)
揉捻-分級紅茶(FOP、OP、FP、P)
由各供貨商收到訂單後各別處理進度,若無特別註明,則出貨時間為3-7日內,我們會要求每間廠商以最快速度出貨,請買家耐心等待。有任何問題請洽客服:service@sojourn.tw